发布日期:2025-02-05 09:23 点击次数:179
飞地作为自然地理现象,展现了行政区划中的一种独特情况。
它指的是某个行政区域所辖的一块土地,该土地并不与主体部分直接相邻,而是被其他行政区隔开。
当两地之间的通行需要穿越第三方的土地时,这种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存在不少这样的飞地实例,不过它们通常不构成重要的经济中心。
比如,有的村落或乡镇会以这种方式存在于其所属省份之外。
然而,有一个特别的例子,那就是一个县城整体上位于另一省的环抱之中,而其下属的其他镇却留在本省内。
这样的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堪称独一无二。
这个特殊的县属于河南,但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常被人误认为是山东的一部分。
实际上,它是濮阳市管辖下的范县,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区。
范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北端,紧邻山东省,仅有一条锦衣河将两省分隔开来。
该县总面积617平方公里,拥有54万亩耕地和574个行政村,居住着大约56万人口。
范县曾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之一。
由于三面环山东,范县经常被外界误解为归山东省管辖。
事实上,这一误解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追溯到196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荒河流域,大量的雨水迅速汇集至附近的河流,导致河水从上游的河南汹涌而下。
使得下游的山东省多个县城遭遇严重洪灾,水位一度上涨接近两米,大量农田被淹没。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山东方面采取紧急措施,在自己的河道处筑坝拦截水流,以减轻本地的压力。
然而,这一举动也间接影响到了上游的河南,加剧了当地的水患风险。
随着山东方面对金堤河拦水坝进行加固,以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灾害,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河南方面的担忧。
为了协调两省间的水资源管理问题,1964年国务院做出了调整省级边界的决定。
通过重新划分边界来缓解两省因水域纠纷产生的紧张关系。
在此次调整中,一些原本属于河南的土地被划给了山东,同时也有部分山东的土地划归给河南。
经过这次调整,金堤河最终流经调整后的河南省辖县,并汇入黄河,从而基本解决了两省之间关于金堤河的争端。
考虑到防汛的实际需求,范县的县城被留在了山东省境内,具体来说是在樱桃园镇的环绕之下,形成了一片独特的飞地。
城关镇则位于金堤河北岸,四周完全由山东省包围。
因此,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要找到县政府所在地,必须先离开所在省份。
但是,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县城的发展。
鉴于此,1995年范县启动了新区建设,使得城关镇成为一大片飞地。
尽管城关镇隶属于不同的省份,但这并未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显著影响。
河南濮阳和山东聊城的区号分别为039和0635,尽管两地通讯同城化,但仍能享受同价服务。
对于生活在城关镇的居民而言,无论是拨打固定电话还是移动电话,都不会产生额外的漫游费用。
如今,城关镇作为城区的一部分,北面和西面与山东樱桃园镇接壤,南边与白衣阁乡相连,东侧则与王庄镇盐村铺乡交界。
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人口约5.2万人。
随着时间推移,新区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老城镇居民选择迁居至此。
目前,城关镇老城的居民中,80%为山东籍,仅有不到20%为河南籍。
范县不仅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闻名,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上,这里孕育了许多杰出人物,如唐代章晋皇后、清朝大臣范仲淹等。
此外,郑板桥也曾在此担任知县五年之久,并留下许多描绘范县风土人情的诗篇。
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名人,当地政府建立了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新庄乡茅楼村,占地28亩,内设三绝堂等展示空间,重现了郑板桥生活、写作及作画的情景。
除了展出郑板桥的诗书画作品外,纪念馆还设有金水桥、板桥故居、牛一郎等建筑,供游客参观。
郑板桥不仅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
他在范县任职期间,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即便离任多年后,他对这片土地依然怀有深深的眷恋。
曾写下一首诗表达对范县人民的思念之情:“范县民情有股风,一团和蔼又包容。
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愿人久与年风。”
这首诗生动地反映了他对范县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这个地方的美好祝愿。


